「買車容易養車難」,是各位車友朗朗上口的一句俗諺。養車難,不僅限於保修金額的高昂,同時保修項目的繁雜更是讓許多車友更感困惑的難處,究竟怎麼換、換什麼、何時換、如何換才能夠常保行車安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平安回家」:保養二字常在我心
「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總是出現在倡導各式交通安全宣傳品的前頭幾頁。但綜觀充斥在每天新聞版面上頭的交通意外事故,排除因「人為」(諸如超速、闖紅燈、惡意逼車)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再者就是因突如其來的車輛部件故障所引發的各式狀況,為了在開車上路時,對自己、對乘客能有更多一層的保障,時時呵護愛車,注意內部組件狀況並適時進行更換,實則也是一件不可輕忽的工作。有鑒於此,在本期《新焦點麗車坊》,將針對「不換不行」的車輛部件作為討論核心,帶著各位車友一同探討平安上路的「眉眉角角」!
Why?為什麼要換?
Why?為什麼要換?
事實上,車輛部件隨著使用年限一久,難免會有劣化、失效的機率。所謂的「保養」便是透過「事前」檢查及更新時效性部件的動作,降低車輛因部件失效所突然故障的機率,是一種以「防患未然」做為前提的動作。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保養層級上,有所謂的小保養及大保養之分。所謂的小保養,基本上是以檢查固定項目是否有故障之虞。而許多使用、壽命週期較長的零件如煞車油、水箱水、變速箱油甚至是輪胎等部件,保養廠多半都會等到特定的時間或里程數時,才針對上述項目進行統一的更換保養,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保養」。
由此看來,雖說大保養可能因為更換部件時,讓車主必須承擔更多的金額,但平心而論,倘若輪胎、電瓶或是煞車系統等部件發生故障,輕則車輛拋錨、無法上路;重則則會危害到自身與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該換就換,就別吝嗇花這點小錢。「不換會要命、換了保安心」,自然是希望各位車友必須要有的概念。
When?什麼時候該換?
由此看來,雖說大保養可能因為更換部件時,讓車主必須承擔更多的金額,但平心而論,倘若輪胎、電瓶或是煞車系統等部件發生故障,輕則車輛拋錨、無法上路;重則則會危害到自身與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該換就換,就別吝嗇花這點小錢。「不換會要命、換了保安心」,自然是希望各位車友必須要有的概念。
When?什麼時候該換?
附註:上述表格僅供車友們參考,主要仍是以各位平時的用車習慣作為主要依據。倘若各位車友心中仍未有個底,現行車款當中都會配置保養警示燈或是保養警示訊息等功能,藉此在必要之時提醒車友們該是時候進廠大保一番了。
What?「換」些什麼?
What?「換」些什麼?
而誠如之前所提到的,大保養的內容已然涵蓋平時小保養所做的各式項目。原因無他,小保養時車廠多半僅會針對各式部品進行初步的檢查,但到了大保養之際,除了最基本的定檢之外,更會針對許多時效性部件進行更換的動作。諸如汽油濾清器、電瓶、煞車油、變速箱油、煞車油、火星塞、空氣濾清器、水箱水、節汽門、節溫器、冷煤油、噴油嘴、雨刷等品項,都列入在大保養的檢修範圍之內。但也因為內容繁雜,在這邊將針對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之項目:諸如輪胎、煞車系統(碟盤、煞車皮、煞車油)、機油、電瓶以及雨刷等部件,為各位車友進行詳盡的解說。
How?大保養,如何「養」
◆「千里之途,始於四輪」:輪胎保養要訣
How?大保養,如何「養」
◆「千里之途,始於四輪」:輪胎保養要訣
輪胎之於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已是眾人皆知的不爭事實。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台灣高速公路上有將近的80%的交通事故是因為輪胎部件發生故障所引起,當中又以爆胎為最大宗,而因爆胎所導致的事故,可說是致死率接近百分之百。「不養會要命!」這句話可說是一點兒也沒錯。也因為如此,上路之前檢查「胎壓」、「胎紋」已是眾人可倒背如流的黃金口訣。但說實在話,胎紋總有磨光的一天、胎壓也有失壓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只能仰賴大保養時進行更換、調胎的動作了。
基本上,一般來說里程數達4萬公里或是每4年就是進行全面換胎的基本時間點。但誠如之前isCar所提到的,這些數字基本上頂多僅是參考用,主要更換的時機還是端看各位車友平時的用車習慣。最保險的方式除了利用胎壓計或是TPMS(胎壓偵測器)對輪胎進行狀況上的掌握,再者就是觀察胎紋是否有低於安全線狀況,倘若稍一不慎,便容易造成爆胎的狀況。而更換輪胎時,基本上會建議各位車友4條輪胎一併更新,或至少更換2條同規格、速度級別和結構的輪胎。
已使用一陣子的舊胎
一般來說,為維持行車的動態平衡,不管是前驅或是後驅車,最好是盡量維持左右胎胎紋磨耗程度、胎紋一致。如此一來,在行經濕滑路面或是緊急煞車時,才能避免因為摩擦力左右不一,進而造成車輛左右偏移、抓地力不良等危險狀況。
◆「懸崖勒車,全看煞車」:煞車系統保養要訣
◆「懸崖勒車,全看煞車」:煞車系統保養要訣
為維持車輛良好的制動性,甚至是避免因煞車失靈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如何針對車輛煞車系統進行完善的保養、更換動作,便是一門相當重要的課題。在這邊,isCar主要會將煞車系統分為煞車油、來令片以及碟盤三大主軸進行探討。
同時,煞車油路都是密閉的液壓系統設計。管路內絕對不能存有空氣。更換煞車油時,最忌諱管路內的排氣施工未確實。含有空氣的油管會導致煞車力道降低,甚至瞬間失煞,切記!
而除了煞車油之外,另外會對車輛制動性產生直接關連的,莫過於煞車來令及碟盤這對孿生兄弟。以目前現行車款來說,大部分採用碟式煞車配置,而作動的原理也相當簡單,透過煞車卡鉗內配置的活塞連動,將來令片加壓、夾緊至轉動的碟盤,加以箝制碟盤運轉的速度,連帶減緩車輛行駛的速度。透過這樣的原理,我們可以說來令片與碟盤兩者可說是「不磨不相識」。但也因為如此,定期檢查兩者的使用狀況,藉此維持車輛一定的制動性是很重要的。
尚未使用過後的來令片
已使用過一陣子的來令片,可發現其已有明顯的磨損狀況
要檢查來令片的使用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目測的方式,觀察為在碟盤與煞車卡鉗中間的來令片。基本上來令片是由兩塊複合材質中間夾著一塊金屬部件所組成。來令片新品大致上都有1至2公分的厚度延展空間可供使用,當車友們目視時發現來令片與金屬部件已無高度落差時,這時就是該更換來令片的時候了。至於煞車碟盤,其實在正常使用下損壞機率很低。但倘若車主在實際開車時,發現煞車踏板踩踏起來有過低的現象,或是出現煞車力道不足、產生異音,這就代表碟盤已經因過度磨損產生圈狀溝槽(俗稱掛溝)。這個時候保養廠會視溝槽深度,決定是要透過車床整塊磨平或是整組更新。
由於來令片與碟盤是透過加壓的狀況達到制動效果,因此想要減少兩者部件的磨損程度,莫過於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並避免急煞的動作。同時來令片的硬度,同時也會影響整體煞車系統的使用年限。來令片越硬,雖說制動性較好,但相對也會導致煞車碟盤易於磨損。反過來說,越軟的來令片制動性差,但卻能延長碟盤的使用年限。如何從中取得平衡?端看車友們針對個人需求進行搭配了。
要檢查來令片的使用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目測的方式,觀察為在碟盤與煞車卡鉗中間的來令片。基本上來令片是由兩塊複合材質中間夾著一塊金屬部件所組成。來令片新品大致上都有1至2公分的厚度延展空間可供使用,當車友們目視時發現來令片與金屬部件已無高度落差時,這時就是該更換來令片的時候了。至於煞車碟盤,其實在正常使用下損壞機率很低。但倘若車主在實際開車時,發現煞車踏板踩踏起來有過低的現象,或是出現煞車力道不足、產生異音,這就代表碟盤已經因過度磨損產生圈狀溝槽(俗稱掛溝)。這個時候保養廠會視溝槽深度,決定是要透過車床整塊磨平或是整組更新。
由於來令片與碟盤是透過加壓的狀況達到制動效果,因此想要減少兩者部件的磨損程度,莫過於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並避免急煞的動作。同時來令片的硬度,同時也會影響整體煞車系統的使用年限。來令片越硬,雖說制動性較好,但相對也會導致煞車碟盤易於磨損。反過來說,越軟的來令片制動性差,但卻能延長碟盤的使用年限。如何從中取得平衡?端看車友們針對個人需求進行搭配了。
後輪碟盤已經產生很明顯的掛溝了
前輪碟盤相較之下,使用狀況倒是還好
◆「別讓愛車鬧脾氣!」:機油、電瓶保養、更換要訣
基本上,雖說機油、電瓶並不會直接危害行車上的直接安全。但倘若沒有細心照料,愛車難免會在上路之前給您鬧脾氣,落到拋錨、發不動的窘境,同時也有可能連帶照成車輛其他部件的傷害。有鑒於此,平時仍要做好定期檢查、更換機油及電瓶的基本功。
機油是指專門用於引擎的高溫潤滑油,主要作用除了在引擎活塞、汽缸、曲軸等部件形成油膜達到潤滑效果之外,同時也會在活塞與汽缸之間產生密封作用,亦或是達到冷卻、清潔、防鏽引擎部件等各式作用。倘若沒有定期更換機油,就會導致引擎內部開始積聚污泥,妨礙活塞環移動。情況嚴重一點,更會造成機油黏度變稠如同焦油般,進而造成引擎故障。因此,會建議各位有每5千公里或半年就要進行更換機油的動作,同時最好也能夠連帶更換機油濾芯。而在這邊也建議各位車友平時最好養成定期抽取機油油尺檢查的習慣。因為在正常狀況下,機油並不會出現明顯減少的現象。倘若車友們發現機油尺量測結果出現異常,很可能是內部機組零件已產生嚴重磨損的狀況,這時勢必要儘快進廠維修了。
各位車友在更換機油時,最好也連同機油濾芯一同更換,才能維持引擎最佳的使用效率
機油尺量測時,最好將車停妥至平坦路面,並關閉引擎數分鐘。等待機油回流至油底殼後,再以乾淨的布擦拭油尺,待油尺插回到底之後再次取出。此時正常的油位高度應介於油尺上的Max與Min兩記號之間。
而在汽車電路部件當中,電瓶可說是擔綱演出相當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電瓶在車輛正常使用時,通常可以維持2至3年的使用年限。但隨著時間拉長,電瓶本身的蓄電能力便會逐步降低,進而造成愛車無法順利發動。在這樣的狀況,倘若無法經常性的開車,最好還是時常養成觀察電瓶蓄電量的良好習慣。舊款的加水式鉛酸電瓶在電量不足時,便會在負極端堆積的大量的白色腐蝕粉狀物。倘若出現這類狀況,便是更換電瓶的時候了。而現行新款所採用的免加水密閉式電瓶,可依據電瓶上方視窗顏色進行檢查。正常使用下視窗將會呈現綠色或藍色,視窗顏色開始轉為白色時,便是提醒車主電瓶的蓄電量及充電效率開始變差了,最好及早進行更換。
而為了延續電瓶的使用壽命,在這邊會建議各位車友平時應避免短時間內連續啟動車輛,而離開愛車時,最好也確保大燈、車內電器都已然關閉。如果愛車長期放置不用,也可以先將電瓶負極接頭暫時移除,避免電瓶長時間維持放電狀態。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定期將愛車開出去兜個風,維持電瓶一定的蓄電容量。
◆「車窗車窗你擦亮眼!」:雨刷保養、更換要訣
◆「車窗車窗你擦亮眼!」:雨刷保養、更換要訣
「雨刷?很重要嗎?」相信這兩支在車外任勞任怨的部件,經常會成為各位車友在保養時遺漏的對象。但是您知道嗎?根據國外調查顯示,每一片雨刷平均每年在前擋風玻璃平均要幫您刷上百萬次以上。同時以台灣多雨的亞熱帶氣候,因雨刷老化所導致的意外事故,可是足足高上了5倍之多。但平心而論,雨刷平時只要簡單的幾個小動作就可延長期使用壽命,而在更換上也不需要花費您太多的金錢,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雨刷只要能夠定時清理膠條,是其之上不要附著小砂石,自然可以避免擋風玻璃越刷越髒。而必須注意的是,在毒辣的太陽下,前擋風玻璃溫度升高,更容易造成雨刷膠條因材質遇熱變形,造成清潔效果不彰。在這個時候除了可以使用膠條保護劑,也可以將雨刷為之豎起,避免雨刷因高溫,導致效果大打折扣。而在雨刷水的選用上,最好不要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市售清潔劑亦或是肥皂。因為這些部品可能會因為化學變化使其雨刷水噴孔產生凝結物、造成堵塞,甚至是膠條快速硬化,不可不防!
不過就算平時再費心清潔、保養,兩支雨刷仍然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基本上倘若用得比較勤,會建議您大概3個月就可以更換新雨刷。真的預算不足,最晚最晚一年就要進行更換。而非原廠部品的雨刷,可能會採用PC條與塑膠接頭,雖說單價可能較為便宜,但在牢靠度就會稍做折扣。同時某些車友可能會認為,國外進口的雨刷部品可能清潔度就會比較高。事實上,雨刷清潔與否,取決於雨刷設計是否能對應於當地氣候。因此在更換雨刷時自然還是以「適合」為首要前提,而非越「頂級」越好。而雨刷也並非越大片就刷得越乾淨,這是因為每輛新車在出廠時,都早已設定好固定的雨刷下壓力。倘若自行更換的雨刷尺寸過大,超出原廠設定的下壓力,反而會淪為空有氣勢卻毫無作為的窘境,因此還是建議各位車友依據愛車原廠規格進行更換就好。
文章轉自 isCar http://www.iscar.tw/index.php/love-life/love-car/36792-2015-09-11-08-29-28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請來信或留言告知,我將儘速移除相關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達汽車
台南百家好店
GOO鑑定認證好店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230號
0905-021-332
東達汽車
台南百家好店
GOO鑑定認證好店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三段230號
0905-021-332
全額貸款. 原車融資. 台南中古車. 認證中古車. 代客尋車. 車況透明. GOO鑑定.
汽車燈具改裝. 魚眼. 光圈. HID. 室內燈. 氣氛燈
汽車周邊精品. 行車紀錄器. 胎壓偵測器. 測速器. 晴雨窗. 避光墊.天然酯類除碳油精.
汽車音響改裝. 車燈包膜. 全車包膜
汽車燈具改裝. 魚眼. 光圈. HID. 室內燈. 氣氛燈
汽車周邊精品. 行車紀錄器. 胎壓偵測器. 測速器. 晴雨窗. 避光墊.天然酯類除碳油精.
汽車音響改裝. 車燈包膜. 全車包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